蟠龙新区 用创新为一座新城作注解

  今年夏天的一场大暴雨,造成市区多处路段积水,大面积堵车,许多急于回家的上班族和爱车被困路上,进退两难。电台里,个别已经回家的司机“显摆”着自己的机智:“绕道蟠龙新区‘曲线’回家,新区路宽、车少、无积水,一点都没受暴雨的影响。”

蟠龙新区的雨水去哪儿了?为何这里的道路对积水具有“免疫力”?蟠龙新区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,蟠龙新区采用海绵城市设计,提高城市排涝标准,倡导雨水综合利用,虽然目前处于前期开发阶段,但是创新理念先行,早已渗透在建设的方方面面,可以说,创新是这座新城最好的注解。


新理念:营造开放型城市空间

  在新型城镇化的探索中,蟠龙新区打破传统的“摊大饼”式城市发展模式,结合新区的区位优势、产业结构和生态保护,围绕政策、规划、市场、资源,科学谋划项目,营造开放型城市空间。

  新区将城市空间结构划分为“一环三廊六区”。“一环”为绕新区 500米宽幅生态林带,打造城市核心绿地;“三廊”为三条 300米宽幅的生态景观廊道;“六区”实际为城市综合区,分别为都市工业区、宜居生活区、办公休闲区、商业核心区、文化产业区、科创研发区。每个片区就近安排居住、就业、休闲,城市公共设施均衡配套,在空间内满足居民需求,避免城市通勤成本和人口昼夜“钟摆式”变化。

  新生态:构建多层次绿化体系

  通过对绿色技术的集成运用,蟠龙新区构建多层次的生态绿化体系,将节能、绿色、环保发展理念贯穿到城市的每个角落。

  结合 500米防护林带,新区东、西、南三面作为生态涵养林带建设,既能改善生态环境,又为新区创建一个环形生态圈。新区将形成“三廊、三区、多节点”的景观脉络结构,其中三条 300米宽幅发散状绿廊,既是城市功能分区的间隔带,又将建设成为供市民休憩、健身、游览的通廊,改善新区环境。


新合作:引进优势合作项目

 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医院、学校、幼儿园等,将教育、医疗等资源,从西安带到蟠龙新区。这种创新区域经济合作模式,为发展探索出新路径。

  在今年西洽会上,宝鸡市人民政府与西安交通大学签订《西安交通大学——宝鸡市人民政府战略合作框架协议》,总投资 21.5亿元,明确宝鸡市人民政府以蟠龙新区为平台和依托,引进西安交通大学医疗、教育、管理等优势资源,在蟠龙新区建设一所三级甲等医院和包括幼儿园、小学、初中、高中的西交大附属学校。这将成为蟠龙新区一大亮点。


新建设:创建低碳节能新区

  蟠龙新区属于缺水城区,建设伊始,就把污水处理、中水回用、雨水收集等,作为城市建设的重点环节,采取

  多种工程措施,实现循环利用,创建低碳、节能、环保宜居城市。

  今年,蟠龙新区还与北京东方园林生态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《蟠龙湖千亩生态休闲公园项目合作备忘录》。项目占地 842亩,总投资 3亿元,建设内容包含雨水调蓄及休闲配套设施。